10月12日是第21个世界关节炎日,最新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全世界关节炎患者有3.55亿人,相关卫生组织将关节炎列为世界头号致残性疾病。 在中国,截至2015年统计,中国大陆的关节炎患者有1.2亿人,发病率约为13%,平均每10个人就有1人患病,患病人数不断增加,而且年轻人发病率逐渐升高。 关节炎常见类型 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最常见的是骨关节炎和类风湿关节炎两种。 1、骨关节炎 骨关节炎又称退行性关节病、骨关节病。据统计,我国50岁以上人群中半数患骨关节炎;65岁以上人群中90%的女性和80%的男性患骨关节炎。 那么跑步健身是不是真的会造成关节炎呢? 当前,骨关节炎的发病有年轻化的趋势,跟当前生活快节奏和过度运动有一定的关系。 《美国骨科与运动物理治疗杂志》在2017年6月这一期上,面向大众给出重要结论与建议:健身跑者关节炎发生率仅为3.5%,而久坐不动人群的关节炎发生率为10.2%,但竞技跑者的关节炎发生率也达到13.3%,总体来说,跑步是有利于关节健康的,但过量、高强度的跑步可能会引发关节问题。 2、类风湿性关节炎 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80%在35~50岁之间,但老人、幼儿同样可发病。目前发病的原因尚未很清楚,大多与家族遗传、感染、化学辐射、外伤史有一定相关性,女性多于男性,目前我国类风湿关节炎患病率为0.2%~0.36%,也就是每一千个人就有3个患者。临床尚无法彻底根治,只能通过药物治疗控制病情,维持关节功能,据介绍,类风湿关节炎病情严重者寿命约缩短10~15年。 类风湿性关节炎与其他关节炎不同在于,其对关节软骨有侵蚀性,早期发病可以引起关节疼痛、肿胀,若不及时治疗,可引起关节严重变形而致畸,致残率较高,还会引起间质性肺炎、心脑血管疾病等并发症。 因此,类风湿关节炎的早期诊断变得尤为重要,而患者自身发现症状,主动就医又是早期诊断的关键。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免疫系统疾病,稳定、良好的免疫系统能有效预防疾病的发生,在此基础上,提高关节的“抵抗力”,运动时要注意度,不要做过多剧烈运动或运动时间过长,若关节因运动受伤,治愈一定要彻底。 3、强直性脊柱炎 被医学界称为“不死的癌症”的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高度致残的疾病,约有15%的患者发展为重度残疾,丧失劳动能力。 强直性脊柱炎(AS)是指以脊柱为主要病变的慢性疾病。病变主要累及骶髂关节,引起脊柱强直和纤维化,造成弯腰活动障碍,并可有不同程度的眼、肺、心血管、肾等多个器官的损害,属自身免疫性疾病。 流行病学的调查发现,强直性脊柱炎并不是一种少见的疾病。早在几千年前古埃及人的骨骼中就发现有强直性脊柱炎的证据。1949年国外学者估计本病在一般人群中的发病率约0.5%,通过与国际抗风湿病联盟合作调查,确认我国强直性脊柱病的发病率约为0.3%。以这个比例计算,我国强直性脊柱炎病人有400万以上。强直性脊柱炎以年轻男性多见,40岁以上发病者少见,20岁左右是发病的高峰年龄。 功能锻炼对于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关节功能恢复及防止强直有重要作用。这一点是药物治疗所不能代替的。在进行关节功能锻炼时,活动量要适宜,从少到多,渐渐增加,适可而止。不可操之过急,它的成效需在坚持一定的时间之后才能显现出来。活动前尽量不加量服用止痛药,以免活动过量过大损伤关节。 4、痛风性关节炎 痛风性关节炎指因尿酸盐结晶、沉积引起的关节炎。发病多为急性单侧关节炎,以脚部大脚趾突然红肿、疼痛为主要症状,痛时痛不欲生,病程持续一周左右可缓解,但易复发。 如果只是偶尔出现关节酸痛,应重视观察、休息缓解,一旦合并关节肿胀,表明可能有风湿因素,向关节炎方向考虑求医。 平时注意: 一是别过量喝啤酒、吃海鲜、内脏、牛肉等高嘌呤食物,老火汤也要少喝,清淡均衡饮食最佳; 二是要多喝水,日饮水2~3升,可保障每天2000毫升的尿量; 三是多运动,排汗可助尿酸排泄。不过已有尿酸沉积于关节周围、软骨甚至内脏者,最好咨询医师后合理运动,盲目运动可导致沉积晶体摩擦入关节腔,反而损害关节。 链接 世界关节炎日历年主题: 2003年,世界关节炎日主题是“关节炎与运动”。 2004年,世界关节炎日主题是“早期诊断”。 2005年,世界关节炎日主题是“生活质量”。 2006年,世界关节炎日以“行动起来”为主题。 2007年,世界关节炎日主题是“小事情更重要”。 2008年,世界关节炎日主题是“积极思考”。 2009年,世界关节炎日主题是“让我们携手合作”。 2010年延续2009年主题。 2011年,世界关节炎日主题是“运动起来,关节才健康”。 2013年,世界关节炎日主题是“运动促改善”。 2014 年,世界关节炎日的主题是“珍爱关节,让生活更美好”。 2015年,世界关节炎日主题是保护关节,从年轻开始。 2016年,世界关节炎日主题是为关节健康击掌。 其中若有文字或图片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开州光明骨科医院网删除。 |